13

据相关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70%为电力成本,如果能有效地降低电力消耗,自然而然就能减少相应的成本。

之前算过一笔账:

北京郊区一个规模为1000机柜的数据中心,每个机柜20A的供电,如果建设PUE为1.8,通过节能优化,PUE降为1.6,以电费为1元/kwh计算,每年可节省电费770万元,如果运营周期为10年,那么运营周期可减少7700万的成本。

而根据TGG的一项分析显示,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大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机房空调、IT设备和UPS电源,能达到数据中心总电力消耗的93%。

因此,数据中心的节能问题也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比如机房空调方面,有效的利用冷空气、水等自然冷源就是一个非常有且经济的办法。

充分利用自然冷源

风、水、空气等自然冷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对于数据中心来说,这些既环保;又省钱;又用之不竭的能源可以说是最佳的节能“利器”。

通过对出入气流的隔离引导,可以充分利用外界的冷空气将数据中心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通过水热交换器把室外侧的空气冷量转移到空调冷冻水系统,从而降低数据中心温度。

由于具备节能、环保、低成本等多种优势,自然冷却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据中心的节能上。比如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阿里的千岛湖数据中心、腾讯的贵阳数据中心都是非常好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案例。

好的选址是一切的开始

选址对于数据中心来说非常的重要,选址的好坏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的成败。在节能方面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比如谷歌、苹果、Facebook开始将选址在高位地、高海拔的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甚至是选址接近北极的地区。

2016年,工信部就曾发文,引导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建设。

调高数据中心温度

温度对于数据中心非常重要,按照通用的评估方法,温度每提高10℃,可靠性要下降25%。数据中心这样常年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虽然可以大程度保障无局部热点,但是却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现在的数据中心设备都会做高低温实验,工作温度上限可达45℃,所以适当地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温度,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并不会给增加设备的故障率。

目前,在数据中心行业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温度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有些数据中心专门采购耐温的设备,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

学会利用免费的“电”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已成为数据中心寻求替代传统供电的首选。比如苹果的数据中心已经从2004年就实现了100%使用新能源供电。

在新能源的应用上,创新型的IT公司比传统的运营商或DC数据中心服务商更加积极。比如美国的苹果、谷歌,国内的腾讯、阿里等公司走在了传统数据中心的最前列。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一般的服务器运行功率都在400瓦左右,这样的服务器连续运行一天就会用掉十几度的电,虚拟化能在计划范围内针对低利用率或者高能耗对症下药。在数据中心通过部署虚拟化可以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一般一个服务器只能跑一个业务或者几个业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虚拟成多台设备,这些设备都独立运行,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率,这样就可以减少数据中心同时运行的服务器数量,当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时再开启一些服务器。

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用电设备

照明设备、数据中心里的设备外接显示器、用电跳线架等设备,如果没有承载业务都应该及时关闭。甚至有的数据中心新购的设备往往在机房里空载运行数月,这样会造成浪费,应该减少测试时间,及时更新,带新业务运行。

评估数据中心设备运行情况

数据中心里,过老的服务器其工作效率只有新服务器的1/3,但是能耗却能达到新服务器的3倍,所以要及时淘汰掉这些老旧设备,降低能耗。

另外,大量的闲置服务器,也应该关闭或者重新分配工作任务。评估的标准是,这些设备的CPU要保证正常业务的运行,一般,服务器的CPU维持在50%左右就可以了。

提高人员节能意识

数据中心运维的人员需要有节能意识,当关注到自己工作的诸多细节和改善这些细节后,往往会给数据中心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数据中心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这些掌握工作细节运维的人员主动去关注节能,才能真正为数据中心带来节能。

相关阅读:

我们是否达到了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转折点”?

数据中心水侧自由冷却节能效果探讨

这样做,为你的数据中心进行能源成本节约评估!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4-01-09 16:53:00
市场情报 中兴通讯分布式存储+ DPU,加速数据中心转型
存储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完善、加速演进,以更好地满足业务的存储需求,但同时也使得存储协议和文件系统越来越繁重。 <详情>
2023-11-17 10: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