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DC系统构成

VDC系统由VDC运营平台、云资源池(云计算与云存储池)、安全及监控、云终端设备等相关模块构成。VDC运营平台是整个VDC系统的控制核心,实现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等)、业务管理(包括业务设置、业务区域及权限分配、销售管理、业务统计分析管理等)、客户信息管理(包括客户信息的审核和监管、客户信息存储、客户类别管理、客户统计分析管理)、资源管理(包括物理计算(存储)资源管理、虚拟机资源管理、云存储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业务及资源的分配调度(包括业务申请、业务变更、虚拟及物理资源的调配、资源与业务和客户绑定等)、费用管理(收费管理、结算管理)、流程控制(前面所有涉及的流程)、接口及兼容性管理等。云资源池(云计算与云存储池)主要指VDC系统中所有的软件硬件资源。

2、资源管理

资源收集实现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对物理服务器、物理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物理资源的发现和管理,并能够将这些资源分配给虚拟计算资源和虚拟存储管理池。物理服务器是指真实的、可以支持虚拟化功能的物理服务器。物理服务器可被用于计算资源或存储资源。物理服务器在添加到云计算环境后,能够被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发现,并将其分配给虚拟计算资源池管理,成为可被管理和调度的虚拟计算资源。存储是指目前通用的多盘位X86 架构PC服务器,NFS、iSCSI和SAN光纤等存储设备。存储在添加到云计算管理平台后,管理平台能够发现存储,并将其分配给虚拟存储池管理,成为可被管理和调度的虚拟存储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网络IP地址资源、防火墙、负载平衡设备等资源。管理平台能够发现可用的IP地址资源,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的管理与调度,使得位用户构建灵活的虚拟IT架构设施。

2.1资源清单: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根据资源的类别进行分类,并列出每个类别的资源清单,主要包括物理服务器、虚拟机、存储设备、IP地址等资源的清单。当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发生变化时,云计算管理平台里面的资源清单能够根据变化实时动态更新。

2.2拓扑管理: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实时显示物理服务器资源域、存储资源域、网络资源域、集群、数据中心的拓扑结构。当物理资源发生变化时,对应的资源域、集群的拓扑结构能够实时更新。

2.3资源域管理: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根据物理存储资源构建统一的存储资源域,并实现对存储资源域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功能。能够根据物理服务器资源构建统一的物理服务器资源域,并实现对物理服务器资源域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功能。能够根据物理服务器资源域、存储资源域和网络资源域构建一个或多个集群,并实现对集群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功能。

2.4物理存储资源管理:云计算管理运营平台和云存储管理平台协同能够实现对存储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主要包括:物理存储资源的自动发现 - 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能够自动获得物理存储资源的详细信息,包括存储型号、厂家信息、存储容量、配置信息等。存储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 - 云存储管理平台支持同构或异构存储资源的在线添加、删除、分配和配置管理。存储资源池的生命周期管理 - 云存储管理平台能够基于同构或异构存储资源来构建统一的存储资源池,并实现对统一存储资源池的添加、删除、分配和配置管理。存储管理接口 - 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对外提供存储资源池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接口。

2.5网络资源管理: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主要包括:物理和虚拟机的网络属性 - 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对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占用的网络端口、网络流量、IP地址、VLAN等网络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IP地址管理 - 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提供网络IP的分发、配置、回收、统计等管理。网管接口 -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池管理的操作接口。既可通过互联网接入平台,亦可通过光纤或者其它方式接入平台。接入平台的方式需通用。

2.6物理服务器资源管理:云计算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物理服务器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物理服务器资源是指能够运行虚拟机的物理服务器。在物理服务器加入云计算管理平台后,管理平台能够自动识别物理服务器,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对物理服务器进行初始配置安装,获得物理服务器的详细配置信息,并能够实时获得物理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资源利用率。

2.7模板管理:在生成新的虚拟机时,能够根据模板直接生成具有相同功能的虚拟机,从而简化业务部署过程。模板管理应该能够实现模板的创建、删除、注销、模板修改等功能。创建的模板应该支持操作系统模板和带应用服务的模板。根据业务发展以及用户的需求,可以定制windows、linux等模板,供用户创建虚拟机使用,方便快捷,不需要用户自己安装操作系统。

2.8虚拟机管理:虚拟机管理指的厂商提供给用户的虚拟化管理界面的可操作性,包括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资源分配、批量部署、复制、迁移和调度等等。

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云计算管理界面可以实现虚拟机的创建、资源分配、运行控制、删除和资源回收等操作。创建虚拟机的时候可以选择虚拟机的名称、采用的模板和虚拟机个数等。对于每台vm可以通过模板设置资源或者手工分配修改资源,如CPU的数量、内存的大小等。管理员可以在管理界面上方便的选择启动、关闭、重启虚拟机并在界面上有相应的运行状态提示。

虚拟机配置:可以离线或者在线的修改虚拟机的配置,可配置至少包含:名称、IP地址、防火墙等。虚拟机批量部署:可以通过模板快速批量部署虚拟机,管理员可以根据需求安装配置一台虚拟机,做好相应的系统配置,然后做好模板。通过模板复制,可以选择复制出来的虚拟机的硬件资源(CPU、内存),复制的数量等。所复制出来的虚拟机在应用和配置上和原有虚拟机完全相同。

虚拟机运行控制:可以在管理界面选择虚拟机的启动、关闭、暂停、重新启动、恢复等操作并在管理界面上有虚拟机相应的状态描述。

2.9云终端管理:云管理平台能对云终端实现管理。云终端的网络拓扑由云管理平台实现和维系。云终端应该有统一标准接入云管理平台。

2.10存储资源管理:云存储基础设施不仅要提供云存储服务,而且要成为提供其它VDC服务的基础,因此从运营角度考虑,应当包括两个层面的功能,首先是构成各个机房的虚拟存储系统,另外是将这些分布的虚拟存储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的广域网存储系统。云存储系统的核心应当是虚拟文件系统软件,不与具体硬件绑定,保证未来的扩展灵活性。

主要的功能、性能、结构做如下要求:各VDC的虚拟存储系统用于在单个机房内提供集群存储,连接已有的存储资源或空闲的硬件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池,以及接入到广域虚拟存储系统。集群文件系统软件,不与硬件服务器绑定。带外元数据方式,支持任意数量的元数据集群,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集群存储以标准PC服务器及内置硬盘为最小存储对象构建单元,对外提供存储服务。另外,集群存储除使用新的PC服务器外,还可以使用空闲的或旧的PC服务器。

集群存储,具备服务和数据的高可靠、容量按需扩展,以及在线容量扩展等功能,支持多数据副本保证数据可靠性以及热点数据的访问性能。随存储容量增加,系统访问性能可以近似线性扩展。无缝地连接机房内各种已有的存储资源,构建一个局域的虚拟存储空间。

广域虚拟存储系统可以解决高端机房和低端机房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聚合全网的电力资源和存储资源。应包含:存储系统需能将全网IDC的各种存储资源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统一、虚拟的全局存储空间,且位于每个IDC的上层应用能像访问本地存储资源那样访问虚拟的全局存储空间。支持跨地域(3点以上)形成全局一体的文件存储视图,支持虚拟机能够从远端镜像启动,支持多中心的全局管理模式,不存在单一故障点。存储系统具有丰富的策略机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业务的模式进行调整,能基于各地机房的实时使用情况,包括带宽、存储、电力、空间等,按照一定的运营策略动态部署数据的实际存储位置,以平衡系统资源。特别地,上层应用经常访问的数据位于本地就近位置,但是,那些不经常访问的数据可位于低成本的异地。支持文件多路径传输,用户可以从多个VDC中心同时获得数据,提高系统效率。存储系统的运营者可以通过设置参数,调整指定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存储经济性。可以提供分级的控制界面,供不同地区的客户使用,分配虚拟存储空间。同时,也可以向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只读的控制界面,帮助该用户观察自己的数据被服务的情况。

存储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虚拟化管理界面可以实现存储的添加、删除和存储资源回收等操作。存储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本地磁盘、iSCSI存储、光纤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等。存储分配:根据客户需要,可以从存储资源池中分配客户指定大小的存储空间。用户可以通过指定客户端、浏览器或API等网络访问的方式对已分配的存储进行操作。存储接口:存储接口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向上针对虚拟化管理平台,让存储资源能够纳入管理;另一部分是对外开放的访问接口,能让用户通过程序的方式来访问已分配的存储。能够对外提供存储资源池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接口。

3、资源部署调度

3.1资源分配: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资源(CPU、内存)、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在资源部署调度中,应能够针对三种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资源的统计和使用分析 - 能够统计在一个虚拟化环境中所有的资源数量以及资源使用情况,资源的统计主要包括CPU总数、内存总数、存储总数以及可用网络总数等。资源使用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总的CPU、内存使用情况、网络流量分析、存储使用情况等。资源的分组(资源域)- 能够按照域的概念将资源分为不同的组,可以按照资源类型来分,也可以按照业务种类来分。资源部署调度应该能够从资源池中自动获取相应的资源来组成新的VM,或者调整VM的资源分配,从VM中释放掉的资源,应能够自动返还给资源池,资源分配模块还应该具备资源应用报表统计的功能,从而帮助管理员更好的管理资源。

3.2资源迁移:虚拟机迁移:虚拟机由安装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转移到另外一台物理服务器上之后,在迁移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并继续提供服务,要求在迁移的过程中有较好的数据传输策略来达到较低的网络带宽占用。

3.3负载均衡:当某一个虚拟机的负载较高时,可以通过配置策略自动启动其他的虚拟机来进行负载均衡。当在创建虚拟机的时候,管理平台能够根据不同物理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自动调度。

3.4节能管理:当单台物理机的资源占用小于预先设置的阀值时,VMM应能够支持CPU的自动降频技术,自动降低CPU主频从而达到节电目的。当大于某一阀值时,又能自动恢复CPU频率。

3.5资源调度策略:系统应能够设置资源调度的优先级策略,当多种调度策略并存时,能够根据优先级首先执行优先级高的资源调度动作。

4、高可用性管理

4.1集群管理:将不同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或者同一物理服务器上的多个虚拟机构成虚拟机间的集群,同一集群内的虚拟机间能够支持负载均衡、在线迁移、故障切换等多种高可用性功能。虚拟机的资源调度策略以及动作,只会在同一个集群中发生。

4.2故障切换:当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够将该服务器上运行的虚拟机在其他物理服务器上启动运行,保证VM的业务连续性。故障的判断类型至少包括:网络故障、电源故障、存储连接故障、软件故障(虚拟化软件故障)。仲裁机制-在一个集群中,应具备较好的仲裁机制来判断故障服务器,该机制在极限情况下不应该导致仲裁失败。数据安全-当一个虚拟机在另外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启动时,因保证原有服务器已经成功释放掉所占用的资源,包括IP地址、虚拟机镜像、VLAN等。故障切换至少应该能够实现下面的模式:

HA虚拟机本身或者虚拟机所在物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在其它正常运行的物理服务器上,载入并启动发生故障的虚拟机,承担原有的工作负载,系统会产生一定时间的中断时间根据虚拟机启动时间而定。虚拟机应支持备份和恢复;备份和恢复可采取快照、镜像或代理等模式。在虚拟机进行备份时,应保证虚拟机的硬盘文件和内存数据的一致性。应能够支持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繁忙业务的一致性备份和恢复。在备份中,建议能够将多台虚拟机所构成的整体业务环境进行统一备份,备份应保证多台虚拟机的时间点一致性和数据一致性。虚拟化环境整体灾备:应能够支持虚拟机的远程灾备功能,能够在远程构建虚拟机的热备或冷备战点。远程的灾备应能够按照Cluster、域等概念进行统一的备份,备份内容应包括虚拟机、网络设置和资源部署策略等设置信息。

4.3监控告警管理:

状态监控可以实时监控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CPU、内存、IO和磁盘利用率和状态,并可根据运行状态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健康为绿色,有性能瓶颈显示黄色,宕机或者有严重性能问题显示红色等。CPU应该能监控到资源利用率,idle值,平均负载值等常用CPU参数。内存应该包括物理内存和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等。IO包含物理网卡的IO流量、流量相对于网卡总流量的百分比,流入流出流量;本地硬盘的IO流量以及读和写的IO流量等,能够显示本地磁盘的空间使用率。树状物理服务器网络拓扑图可以以物理服务器或者网段为单位进行收缩或者展开,以方便运维人员查看状态。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实时监控、数据记录、趋势分析、图形化展示。支持本地硬盘、NFS、ISCSI和SAN等多种存储架构方式。除了可监控实时信息外,监控模块可以记录和保存所有的监控记录,管理员可以按照时段生成文字和图形报表以供分析,可设的值为按日,按月,按年。

4.4统计分析:除了可监控实时信息外,监控模块可以记录和保存所有的监控记录,管理员可以按照时段生成文字和图形报表以供分析,可设的值为按日,按月,按年。告警管理与历史记录、能根据资源监控的结果和系统日志产生预警,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告警:CPU利用率的监控预警、内存利用率的监控预警、磁盘IO预警、磁盘使用率预警、网卡IO预警、网络链路预警、软件添加删除预警、物理服务器宕机预警、物理服务器异常启动关闭预警、虚拟服务器宕机预警、虚拟服务器异常启动关闭预警、存储链路预警、存储空间使用预警、虚拟服务器软件添加删除预警、管理端非授权访问预警、其他会对系统安全和运行产生影响的警告信息。

当出现有可能产生列脑的故障时,应该可以调用电源管理模块将故障节点重启,以充分释放资源。管理员可以专门针对故障告警信息进行采集并分析、可以定义各种预警类型和等级并可以根据设置好的预警类型和等级除伐不同的预警信息,提供各种预警信息发送接口以方便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其他管理支撑系统上,包括但不限于邮件、传呼和短信等。对于重复发生的预警可以自动识别,以避免重复发送预警信息而对接收者产生干扰。历史记录保存、查询、导出。管理员也可以选择删除不需要保留的历史记录。

5、计费和用户管理

5.1计费原则:按需使用,按使用时长、使用量进行收费是云计算管理平台计费的主要特征。结合月租费的使用,可以提供灵活的计费能力。云计算管理平台中涉及到的计费要素主要为虚拟机的使用时长以及网络流量,主要计费点如下:

虚拟机的类型收费:根据用户申请虚拟机实例选择的类型(small、large等)不同,按照时长进行计费。虚拟机模板使用收费:根据用户申请虚拟机实例选择的模板(Linux、Windows等)不同,按照时长计费计费。按照时长进行计费:根据用户虚拟机运行时长进行计费。按照流量进行计费:根据用户虚拟机使用的网络流量进行计费。按照存储使用量计费:根据用户申请的存储使用量进行计费。按照申请IP进行计费:根据用户动态申请的IP个数进行计费。收取固定的月租费用:根据用户选择的资费套餐中的月租费进行固定月租费用的收取。可以按天收取,也可以按月收取。

5.2资费管理:资费管理是云计算管理平台计费部分的核心部分,通过事件类型、资费计划等提供灵活的资费配置功能,从而提供资费配置的灵活性、可复用性。参数配置。通过参数配置可以对虚拟机类型、虚拟机模板类型、源事件类型等参数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提高配置的灵活性。事件类型进行驱动。将虚拟机模板类型、虚拟机类型、网络流量、存储使用量、固定月租等做为不同的事件类型,可以针对每种不同的事件类型配置不同的资费,同时每种不同的事件类型又可以配置不同的资费条件。这样可以达到资费的灵活配置。资费计划提供给终端用户。通过对配置好的各种事件类型资费进行随意的组合,配置成可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资费套餐,从而达到对用户进行计费。资费管理部分提供对资费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5.3用户管理是指虚拟化管理平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各类用户的创建、查询、审批、锁定、激活和删除等功能,并提供用户信息修改自服务功能。

用户组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类型进行分组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组的创建、查询、审批、修改和删除功能,组用户的添加、查询、审批和删除功能。角色管理:角色管理是指权限的集合分类。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角色的创建、查询和删除,角色权限定义、查询和分配等功能,便于权限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至少提供两类角色:虚拟化平台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用户与资源的绑定关系: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列出每个用户使用的各类资源,包括虚拟机、虚拟机类型、网络ip地址、VLAN、存储资源和服务等级(SLA)等。用户数据库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信息导入、导出、备份、删除和恢复等功能。

5.4操作日志及审计

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全面支持用户操作日志和管理平台运行日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实现对日志进行分类、筛选、大效率保存;提供日志自动导出、导入、删除、备份、恢复等管理功能;提供多样、灵活的日志信息查询,同时支持按用户设定的条件进行不同日志的相关查询。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根据预定义的事件危险级别采用EMAIL、铃声、手机短信等多种响应方式进行预警。能根据客户协议具体内容实现协议到期预警。

6、接口要求

6.1云计算管理平台应提供开放性、标准化的接口,供外部合作伙伴调用和开发管理应用软件。与底层资源的接口:云计算管理平台与底层资源的接口。底层资源包括虚拟化管理域内的计算节点的CPU和内存、域内的存储和网络设备。虚拟化的管理节点要能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查询每个计算节点的CPU和内存的数量、当前使用数量、存储和网络设备的数量、类型,以及连接结构。

通过这个接口获取的信息可以存储在虚拟化管理节点的数据库中,也可通过更上层的接口交给云管理平台。与底层虚拟化软件的接口:云计算管理平台应提供接口用于与所管理虚拟化环境中不同的虚拟化软件通信,实现数据交互和虚拟化管理功能。虚拟化管理平台通过使用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WSDL、SOAP、HTTP)接入并管理底层的各个虚拟化软件环境。这个管理接口应当可完成虚拟机的创建,撤销,迁移, 发现,资源调整等操作。

6.2与上层业务平台的接口:云管理平台与上层业务平台中资源管理层的接口,完成相关数据交互。上层软件一般会通过一个标准的API,来访问云计算管理平台的数据,云计算管理平台需提供此标准接口。业务管理软件需要利用这个接口完成用户的注册,服务节点的部署,计时,计费等功能。业务管理平台也可利用这个接口来升级服务(如分配更多的计算节点)。

6.3 3G终端支持:云管理平台和用户自服务平台必须适合移动终端的移动管理平台,即可以通过主要移动终端如iPhone等方便快捷的访问整个云计算管理平台,并支持通过这些终端进行网上支付。

7、安全要求

7.1网络安全:包括有物理节点,存储节点,管理节点组成的虚拟化物理网络的安全,以及每个HOST上的虚拟网络的安全。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在物理网络边界提供基于IP的访问控制,并对DOS攻击进行限制;减少对物理网络访问的方式,如管理节点就只允许通过管理软件界面进行访问。 尽量减少基于shell命令行的访问;子网划分和隔离;VLAN (网桥port的隔离);路由限制等。

7.2数据安全:用数据安全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控制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存储域的访问, 对保护数据文件的安全;数据存放的加密,即保护数据文件的内容 (各种对称加密算法);数据传输过程的加密 (SSL, Ipsec);数据访问权限和认证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管理和安全性;数据分类和隔离 (最终用户的数据,应用服务的数据,虚拟化环境的管理数据属于不同的数据,需要隔离存放并被赋予分开的管理权限)。

7.3物理服务器安全:对物理服务器的安全要求解决如下几个方面:

1) 有效的防止来自虚拟化环境内部其他物理节点的安全威胁。 这方面需要采取如下安全技术:用户认证和基于用户及组的访问控制;密码保护;强制性的访问控制 (如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SELinux);Linux 安全增强 ( 如非固定的堆栈或段地址);基于IP的访问控制 (防火墙)。

2) 有效的防止攻击者通过端点服务端(即虚拟服务器)发起的安全威胁。 这方面需要做到:操作系统各种解决DOS攻击的措施减少DOS对应用服务器的影响;在物理服务器上对用户或进程资源的访问限制,以限制guest被攻击时给物理服务器带来的后果;为guest 提供受控制的有限的访问接口, 即让物理服务器对于guest而言是绝对健壮的。

7.4虚拟机安全:虚拟机是最终用户访问虚拟化平台的门户,外来用户一般是通过虚拟机来攻击虚拟化平台的。虚拟化平台的安全性首先要做好虚拟机的安全, 虚拟机的安全就是一般操作系统的安全,加上其上应用系统的安全, 通常需要采用如下技术来实现:

用户认证和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包括OS 层和应用层,取决于虚拟化服务的类型,Sass/Iass/Pass 等);密码保护 (包括OS层和应用层);强制性的访问控制 (如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SELinux);Linux 安全增强 ( 如非固定的堆栈或段地址)。

此外,在一个物理服务器上不同虚拟机之间的有效隔离,也是实现虚拟机安全的重要方面。实现虚拟化技术的Hypervisor 必须没有安全方面的漏洞,能保证VM和VM之间,VM和VMM之间在物理内存空间,IO设备空间上是完全隔离的。

7.5接口安全

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开发接口必须不包含安全后门,好是开源软件;管理接口不存在安全漏洞,不会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控制接口不存在安全漏洞,不允许执行超过范围的控制操作;监控接口不存在安全漏洞,能控制监控请求的频率,防止DOS攻击;插件都需要提供官方的提供商签名,并允许通过CA验证提供商签名的合法性。

7.6访问安全

严格控制访问途径,若通过web 界面能完全执行的功能,就不必提供其他的访问途径;访问日志。通过记录用户的访问行为,使每个用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日志通常需要放在远程结点,由专门的日志管理用户进行访问;强制性的访问控制是基于用户访问控制基础上的额外的访问控制。如即使是物理服务器的root用户有只能做有限的操作;确访问认证过程中认证密码和private key 的安全性;防止访问过程中的“中间人”攻击。

7.7系统平台软件安全

系统平台软件本身的安全是防止物理服务器,虚拟服务器受到攻击的重要条件,提供系统平台软件的安全性,要求:提供一个系统故障报告设置及时监听发现每个服务器上的bug;采用安全性反应方面信誉好的系统软件提供商;提供一个自动化的软件包补丁,升级设施。、

8、开放性、兼容性要求

8.1开放性:提供所有管理功能的API接口,支持常见程序的API接口,例如C、C++、Python、JAVA、Perl、PHP等等。

8.2兼容性:云管理平台应当兼容下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支持主流硬件服务器、支持常见主流存储厂家设备、支持主流存储HBA卡、支持常见协议、支持主流操作系统、支持主流虚拟化软件。

容量主要指虚拟机管理平台可以管理的资源池容量,主要应包括:

CPU数量   在一个资源池中,可管理的物理CPU数量应不小于1024颗,逻辑CPU数量不应小于4096个

内存数量   在一个资源池中,可管理的内存数量应不小于16TB

存储容量   在一个资源池中,可管理的存储容量应不小于1PB

性能应能够制定VM以及VMM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至少包括大服务时间,大服务时间可以在1天到9999天进行调整、中止前30天应发出警报,可以直接设定VM或者VMM的销毁日期。应能够批量制定VM以及VMM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至少包括大服务时间,大服务时间可以在1天到9999天进行调整、中止前30天应发出警报,可以直接设定VM或者VMM的销毁日期。

状态刷新实时性及容量:资源池、虚拟机等状态监控刷新时间应小于30秒钟,能够监控到资源池中所有资源的使用情况。VM在线容量调整时VM性能下降不应超过5%.在线迁移和故障切换在线迁移的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在线迁移时,VM性能下降不应超过5%,当发生故障切换时,故障的检测和仲裁时间应小于10秒钟。

8.3可靠性(稳定性):整个虚拟化环境的可靠性应以VM的可靠服务时间来描述,VM的可靠性应达到99%.易用性和界面友好性,提供友好操作界面(GUI、Web),Web界面应利用Ajax技术改善用户体验。多种操作途径,可以通过Web、GUI、Shell多种方式进行操作。支持中文简体用户操作界面。帮助文件,帮助文件应清晰完整,点击帮助是,应能自动跳转到用户当前所在页面的帮助内容。操作向导,提供操作向导功能,向用户提供可以进行的操作提示。错误提示,操作错误会以日志方式或者弹出窗口方式提供,要求错误提示简单、清晰。

8.4安装和运行

虚拟化管理平台软件应支持自动化安装,安装过程应具备对依赖环境的检测功能,安装过程应提供详细、明晰的安装向导。VMM的安装应支持ISO、网络、移动设备等安装方式。支持通过第三方工具或者编写脚本等方式,实现虚拟化管理软件的自动化安装和配置,并支持远程操作。虚拟化管理软件可以安装在物理服务器上,也可以安装在虚拟机上。

自服务管理:用户可同构Web方式访问虚拟化管理平台,可以分别赋予用户虚拟机的创建、管理、删除权限,可以赋予用户虚拟机开机、关机的权限,可以赋予用户虚拟机监控权限,用户能够根据权限的设置,登录Web界面进行相应的操作。自助服务管理系统应支持主要浏览器,包括3G终端的相关浏览器。

SLA保障:系统应具备动作确认功能,当某一动作没有得到确认时,系统日志会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用以分析。所有动作都会分别计入不同的日志系统,系统提供日志系统的分析工具,能够定时发送分析结果到指定用户以提供管理和分析,最终达到给客户提供SLA保障。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8-16 11:52:17
国际资讯 IDC: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仍处于缓慢修复阶段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 <详情>
2023-08-04 16:08:52
新闻动态 中国移动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移动将青海作为5G建设的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5G和“双千兆”网络,加大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建设。 <详情>
2023-07-28 17:42:52
国内资讯 秦淮数据“加码”布局张家口 与张家口建投集团签署10年战略合作协议
本次合作协议为期10年,双方将在用地及水资源开发、能源开发、数据中心合作运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展深度合作。 <详情>